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5年10月23日 晚上
                  
                
              
            
            
              
                
                0806
数分
题目: 设 p>1,证明:数列 {∑k=1nnp1} 收敛。
证明: 首先,{∑k=1nnp1} 是单调递增的,下证其有上界。
观察到,有不等式,
(1+x)α−1≥αx≥1+xαx,∀x≥0,α≥0
于是,
np−11−(n+1)p−11=(n+1)p−11((1+n1)p−1−1)≥(n+1)p−11⋅1+n1(p−1)n1=(n+1)pp−1
故,
(n+1)p1≤p−11(np−11−(n+1)p−11)
于是,
k=1∑nnp1=1+k=1∑n(k+1)p1≤1+k=1∑np−11(kp−11−(k+1)p−11)=1+p−11(1−(n+1)p−11)≤p−1p,∀n≥1
由单调有界数列必收敛,命题得证。
解几
外积的性质:
- 证明:a×(b×c)=(a⋅c)b−(a⋅b)c
- 证明:(a×b)⋅(c×d)=(a⋅c)(b⋅d)−(a⋅d)(b⋅c)
- 证明:(a×b)×c+(b×c)×a+(c×a)×b=0
证明:
(1)
情形1:a=0 或 b×c=0,此时二者共线,结论显然成立。
情形2:设 d=a×(b×c),有
d⊥a,d⊥b×c
因为 d⊥b×c,所以 b,c,d 三者共面,可设 d=λb+μc。
又 d⊥a,故
a⋅d=λ(a⋅b)+μ(a⋅c)=0
即:
{λ=k(a⋅c)μ=−k(a⋅b)
故,
d=k[(a⋅c)b−(a⋅b)c]
由任意性,取 a=b=i,c=j,则
d=i×(i×j)=j=kj⇒k=1
得证。
□
(2) 由(1),已有
b×(c×d)=(b⋅d)c−(b⋅c)d
右侧对 a 内积,
(a×b)⋅(c×d)=[a, b, c×d]=[b, c×d, a]=b×(c×d)⋅a=(a⋅c)(b⋅d)−(a⋅d)(b⋅c)
□
(3)对每一项都使用(1)中公式,
(a×b)×c(b×c)×a(c×a)×b=(a⋅c)b−(b⋅c)a=(b⋅a)c−(c⋅a)b=(c⋅b)a−(a⋅b)c
相加即可。
□
0807
数分
不同余项的 Taylor 公式
- (Peano 余项)设 f(x) 在 x0 处 n 阶可导,则当 x→x0 时,有,
f(x)=f(x0)+1!f′(x0)(x−x0)+2!f′′(x0)(x−x0)2+⋯+n!f(n)(x0)(x−x0)n+o((x−x0)n)
- (Lagrange 余项)设 f(x) 在区间 I 上 n+1 阶可导,则对任意 x,x0∈I,存在位于 x 与 x0 之间的实数 ξ 使得,
f(x)=f(x0)+1!f′(x0)(x−x0)+2!f′′(x0)(x−x0)2+⋯+n!f(n)(x0)(x−x0)n+(n+1)!f(n+1)(ξ)(x−x0)(n+1)
- (Cauchy余项)设 f(x) 在区间 I 上 n+1 阶可导,则对任意 x,x0∈I,存在位于 x 与 x0 之间的实数 ξ 使得,f(x)=f(x0)+1!f′(x0)(x−x0)+2!f′′(x0)(x−x0)2+⋯+n!f(n)(x0)(x−x0)n+n!f(n+1)(ξ)(x−ξ)n(x−x0) 
常用的 Maclaurin 展式
- 当 x→0 时,
ex=1+x+2!x2+3!x3+⋯+n!xn+o(xn)
- 当 x→0 时,
sinx=x−3!x3+5!x5−7!x7+⋯+(−1)n(2n−1)!x2n−1+o(x2n−1)
cosx=1−2!x2+4!x4−6!x6+⋯+(−1)n(2n)!x2n+o(x2n)
- 当 x→0 时,
ln(1+x)=x−2x2+3x3−4x4+⋯+(−1)n−1nxn+o(xn)
ln(1−x)=−x−2x2−3x3−4x4−⋯−nxn+o(xn)
- 当 x→0 时,
(1+x)α=1+αx+2!α(α−1)x2+⋯+n!α(α−1)⋯(α−n+1)xn+o(xn)
1+x1=1−x+x2−x3+⋯+(−1)nxn+o(xn)
1−x1=1+x+x2+⋯+xn+o(xn)
- 当 x→0 时,
arctanx=x−3x3+5x5−7x7+⋯+(−1)n(2n+1)!x2n+1+o(x2n+1)
Wallis 公式 与 Stirling 公式
Wallis 积分公式
(1) 单项情形
定义
In=∫02πsinnxdx=∫02πcosnxdx=⎩⎨⎧n!!(n−1)!!⋅2π,n!!(n−1)!!,n 为偶数,n 为奇数.
证明: 首先,对于 In=∫02πcosnxdx,令 t=2π−x,
In=∫2π0cosn(2π−t)d(2π−t)=∫02πsinntdt
下面考虑 sinx 的情形即可。利用分部积分,
In=∫02πsinnxdx=−∫02πsinn−1xdcosx=−sinn−1x⋅cosx02π+(n−1)⋅∫02πcos2x⋅sinn−2xdx=(n−1)⋅∫02πsinn−2xdx−(n−1)⋅∫02πsinnxdx=(n−1)⋅In−2−(n−1)⋅In
所以,
In=nn−1⋅In−2=nn−1⋅n−2n−3⋅In−4=⋯=⎩⎨⎧n!!(n−1)!!⋅I0,n!!(n−1)!!⋅I1,n 为偶数,n 为奇数.
而
I0=∫02π1dx=2π,I1=∫02πsinxdx=1
故,
In=⎩⎨⎧n!!(n−1)!!⋅2π,n!!(n−1)!!,n 为偶数,n 为奇数.
(2) 二元情形
定义
Im,n=∫02πsinmx⋅cosnxdx=⎩⎨⎧(m+n)!!(m−1)!!⋅(n−1)!!⋅2π,(m+n)!!(m−1)!!⋅(n−1)!!,m,n 均为偶数,否则.
证明:
Im,n=∫02πsinmx⋅cosnxdx=∫02πsinmx⋅cosn−1xd(sinx)=sinm+1x⋅cosn−1x02π−∫02πsinxd(sinmx⋅cosn−1x)=−m⋅∫02πsinmx⋅cosnxdx+(n−1)⋅∫02πsinm+2x⋅cosn−2xdx=−m⋅Im,n+(n−1)⋅Im+2,n−2
得到递归式,
Im,n=m+1n−1⋅Im+2,n−2
n为偶数的情形
设 n=2k,
Im,n=m+1n−1⋅Im+2,n−2=m+1n−1⋅m+3n−3⋅Im+4,n−4=…=(m+1)⋅(m+3)⋅⋯⋅(m+n−1)(n−1)⋅(n−3)⋅⋯⋅1⋅Im+n
带入一元情况,
Im,n=⎩⎨⎧(m+n)!!(m−1)!!⋅(n−1)!!⋅2π(m+n)!!(m−1)!!⋅(n−1)!!,m也为偶数,否则
n为奇数的情形
设 n=2k+1,则
Im,n=(m+1)⋅(m+3)⋅⋯⋅(m+n−2)(n−1)⋅(n−3)⋅⋯⋅2⋅Im+n−1,1
单独计算第一项,
Im+n−1,1=∫02πsinm+n−1x⋅cosxdx=∫02πsinm+n−1xd(sinx)=m+n1
带回,
Im,n=(m+1)⋅(m+3)⋅⋯⋅(m+n−2)(n−1)⋅(n−3)⋅⋯⋅2⋅m+n1=(m+n)!!(m−1)!!⋅(n−1)!!
□
Wallis 公式
来自 浙江大学 2023 微积分 II 课程笔记
当 n→+∞ 时,(2n−1)!!(2n)!!∼nπ;更具体地,
n→∞lim[(2n−1)!!(2n)!!]22n+11=2π
证明: 对 x∈(0,2π),由 sinx∈(0,1)
sin2n+1x<sin2nx<sin2n−1x
对 x 在 [0,2π] 上积分,得:
∫02πsin2n+1xdx<∫02πsin2nxdx<∫02πsin2n−1xdx
由 Wallis 积分公式,
(2n+1)!!(2n)!!<(2n)!!(2n−1)!!⋅2π<(2n−1)!!(2n−2)!!
定义:
An:=[(2n−1)!!(2n)!!]22n+11,Bn:=[(2n−1)!!(2n)!!]22n1
注意到,
An+1=[(2n+1)!!(2n+2)!!]22n+31⇒AnAn+1=(2n+1)(2n+3)(2n+2)2>1
Bn+1=[(2n+1)!!(2n+2)!!]22n+21⇒Bn+1Bn=(2n)(2n+2)(2n+1)2>1
则上述不等式可改写为:
An<An+1<⋯<2π<⋯<Bn+1<Bn
数列 {An} 严格单增有上界,{Bn} 严格单减有下界,二者都存在极限。
计算 Bn−An(夹逼之),
Bn−An=[(2n−1)!!(2n)!!]2(2n1−2n+11)=[(2n−1)!!(2n)!!]2⋅2n(2n+1)1=An⋅2n1<2π⋅2n1→0(n→∞)
于是有
n→∞limAn=2π=n→∞limBn
结合 An 的定义,即有,
n→∞lim[(2n−1)!!(2n)!!]22n+11=2π
□
Stirling 公式
证明来自 香蕉空间
Stirling 公式:对 n∈Z+ 有,
n!=2πn(en)necn
其中 cn 满足:
0<cn<12n1
证明:
对 n∈Z+ 定义数列
dn=log(n!)−(n+21)logn+n
利用 Taylor 展开计算 dn−dn+1:
dn−dn+1=−log(n+1)+(n+1+21)log(n+1)−(n+21)logn−1=(n+21)log(nn+1)−1=22n+1log(1−2n+111+2n+11)−1=22n+1k=0∑∞2k+12(2n+11)2k+1−1=k=1∑∞2k+11⋅(2n+1)2k1
于是放缩得到:
0<dn−dn+1<k=1∑∞31⋅(2n+1)2k1=12n(n+1)1=12n1−12(n+1)1
也即,
dn−12n1<dn+1−12(n+1)1<⋯<dn+1<dn
故 dn 递减而 dn−12n1 递增。于是有下述极限存在:
n→∞lim(dn−12n1)=C=n→∞limdn
更精确地有:
0<cn=dn−C<12n1
现只要证明
C=21log(2π)⇔eC=2π
而根据 Wallis 公式,我们有:
2π=n→∞lim[(2n−1)!!(2n)!!]22n+11=n→∞lim(2n−1)!!(2n)!!2n+11=n→∞lim(2n−1)!!(2n)!![(2n)!!]22n+11=n→∞lim(2n)!2n+1(2nn!)2
结合:
n→∞limedn=n→∞limn!(ne)nn1=eC⇒n!∼n(en)neC
有,
2π=n→∞lim(2n)!2n+1(2nn!)2=n→∞lim2n(e2n)2neC2n+122nn(en)2ne2C=2eC
□
高代
题目
题目1
一个 n 阶行列式,如果它的元素满足 aij=−aji, i,j=1,2,⋯,n,就称为反对称行列式。证明:奇数阶反对称行列式等于 0。
要证明奇数阶反对称行列式的值为零,可按以下步骤推导:
D=0−a12−a13⋮−a1na120−a23⋮−a2na13a230⋮−a3n⋯⋯⋯⋱⋯a1na2na3n⋮0=0a12a13⋮a1n−a120a23⋮a2n−a13−a230⋮a3n⋯⋯⋯⋱⋯−a1n−a2n−a3n⋮0=(−1)n0−a12−a13⋮−a1na120−a23⋮−a2na13a230⋮−a3n⋯⋯⋯⋱⋯a1na2na3n⋮0=(−1)nD=−D
故 D=0.
□
题目2
Lagrange 插值多项式的唯一性。
求证:给定一组数据 {(xi,yi),1≤i≤n+1},则唯一存在一个 n 次多项式
P(x)=k=0∑nakxk,
使得
P(xi)=yi,1≤i≤n+1.
证明: 将 P(xi)=yi,1≤i≤n+1 代入 ∑k=0nakxk=y,得到线性方程组:
⎩⎨⎧a0+a1x1+⋯+anx1n=y1a0+a1x2+⋯+anx2n=y2⋯⋯a0+a1xn+1+⋯+anxn+1n=yn+1
该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为 Vandermonde行列式,
D=1≤i<j≤n+1∏(xj−xi)=0.
由 Cramer 法则,系数 a0,a1,⋯,an 可唯一确定:
ak=DDk,Dk=j=1∑n+1(−1)k+1+jAjkyj(0≤k≤n)
此处 Ajk 是缺项的 Vandermonde 行列式。
□
另:多项式 P(x) 也可通过 拉格朗日插值公式 直接构造:
P(x)=j=1∑n+1((x1−xj)(x2−xj)⋯(xj−1−xj)(xj+1−xj)⋯(xn+1−xj)(x1−x)(x2−x)⋯(xj−1−x)(xj+1−x)⋯(xn+1−x))yj=j=1∑n+1i=1,i=j∏n+1xj−xix−xiyj.
行列式的基本性质
- 
转置不变性:
 行列式的转置(行与列互换)值不变,即
 D=DT,其中 DT=det(aji) 
- 
行公因子提取:
 若第 i 行(记为 ri)所有元素有公因子 k,则公因子可提取到行列式外:
 DkrikD (仅对某一行提取公因子,列同理)。 
- 
行和分解性:
 若第 i 行的每个元素可表示为两数之和(如 aik=bik+cik),则行列式可分解为两个行列式之和:
 ⋮bi1+ci1⋮⋮⋯⋮⋮bin+cin⋮=⋮bi1⋮⋮⋯⋮⋮bin⋮+⋮ci1⋮⋮⋯⋮⋮cin⋮ (仅某一行分解,其余行不变)。 
- 
行对换的反号性:交换第 i 行与第 j 行(记为 ri↔rj),行列式值反号: Dri↔rj−D 
- 推论1:若行列式有两行完全相同,则 D=0
- 推论2:若行列式有两行成比例(一行是另一行的 k 倍),则 D=0
 
- 
行操作不变性:
 将第 i 行的 k 倍加到第 j 行上(记为 rj+kri),行列式值不变:
 Drj+kriD (列操作同理,值也不变)。 
- 
按行展开:行列式可按任意一行展开求值。Aij 是元素 (i,j) 的代数余子式,对第 i 行(1≤i≤n)有: 
D=ai1Ai1+ai2Ai2+⋯+ainAin=k=1∑naikAik
- 推论1:若取第 i 行元素与第 j 行的代数余子式对应相乘再求和:
k=1∑naikAjk=Dδij,δij={1,0,i=j,i=j.
- Cramer 法则:如果 n×n 线性方程组j=1∑naijxj=bi,i=1,2,⋯,n, 的系数行列式 D=det(aij)=0,则该方程组 存在唯一解:xj=DDj,j=1,2,⋯,n, 其中 Dj 是将系数行列式 D 的第 j 列替换为常数项 b1,b2,⋯,bn 后得到的 n 阶行列式,即:Dj=a11a21⋮an1⋯⋯⋮⋯a1,j−1a2,j−1⋮an,j−1b1b2⋮bna1,j+1a2,j+1⋮an,j+1⋯⋯⋱⋯a1na2n⋮ann,j=1,2,⋯,n. 
0808
数分
题目
求证:{(1+n1)n+1} 单减,{(1+n1)n} 有界。
{(1+n1)n} 有上界其实也可以用求导来做
证明:首先有,
bn+1−an+1>(n+1)an(b−a),0<a<b
利用上面公式,
(1+n1)n+1−(1+n+11)n+1>(n+1)⋅(1+n+11)n⋅(n1−n+11)=(n+1)⋅(1+n+11)n⋅n(n+1)1=(1+n+11)n+1⋅n1⋅n+2n+1>(1+n+11)n+1⋅n+11
移项,
(1+n1)n+1>(1+n+11)n+2
故 {(1+n1)n+1} 单减。更进一步,
(1+n1)n+1≤(1+1)2=4,∀n∈N
于是,
(1+n1)n≤1+n14<4,∀n∈N
高代
0809
数分
题目
求证:limn→∞nn!n=e
证明
法一(硬放缩)
符号说明:用 log 来记 ln
实际上只需证:limn→∞lognn!n=1
左侧有,
lognn!n=logn−n1log(n!)=n1(nlogn−i=1∑nlogi)
对于求和项,我们用积分加以逼近。
一方面,
i=1∑nlogi=log2+log3+⋯+logn≤∫2n+1logxdx=xlogx−x2n+1=(n+1)log(n+1)−(n−1)
另一方面,
i=1∑nlogi=log2+log3+⋯+logn≥∫1nlogxdx=xlogx−x1n=nlogn−(n−1)
故,夹逼之,
nnlogn−(n+1)log(n+1)+(n−1)≤lognn!n≤nn−1
即,
log(n+1n)+n(n−1)−nlog(n+1)≤lognn!n≤nn−1
取 n→∞,得
n→∞limlognn!n=1
□
法二(构造数列)
构造数列 {an},满足:
an=(1+n1)n=nn(n+1)n
于是,
n→∞liman=e
故,
n→∞limnn!n=n→∞limnn!nn=n→∞limn12⋅2232⋅3343⋯nn(n+1)n⋅(n+1)nnn=n→∞lim(na1⋅a2⋅a3⋯an⋅n+1n)=e
□
高代
0810
数分
题目
来自《红宝书》p12
设 f:[c,d]→[c,d] 连续,任取 x∈[c,d],则数列 {xn} 收敛的 充要条件 为 limn→+∞(xn+1−xn)=0,其中 xn=fn(x)(n≥1)表示 n 个 f 复合。
证明: 必要性可由 Cauchy 收敛准则直接得到,只需证明充分性。
假设结论不正确,则存在 a<b 使得 {xn} 有子列收敛于 a,b。又由于 ∣xn+1−xn∣→0,易证 [a,b] 中的每个点均为数列 {xn} 某个子列的极限。
以下证明 [a,b] 中的每个点均为函数 f 的不动点。任取 η∈[a,b],设 limk→+∞xnk=η,则
k→+∞limxnk+1=k→+∞lim(xnk+1−xnk)+k→+∞limxnk=η
由 f 的连续性,对等式 xnk+1=f(xnk) 两边取极限可得 f(η)=η。
这意味着,若对某个 k,有 xk∈[a,b],则当 n≥k 时,恒有 xn=xk,与假设矛盾。因此,{xn} 必收敛。
□
补充
补充上面过程中“易证”的内容。实际上有如下结论:
对有界数列 {xn},若满足 limn→∞(xn+1−xn)=0,则 {xn} 的全体聚点构成一个闭区间。
反证法: 假设存在 A∈(l,L),A 不是聚点,则存在 ε>0,使区间 (A−ε,A+ε) 中只包含了有限个 xn。
于是,存在正整数 N1,使得对 ∀n>N1 时,有 ∣xn−A∣>ε。
又 limn→∞(xn+1−xn)=0,故存在 N2,使得对 ∀n>N2 时,有 ∣xn+1−xn∣<ε。
记 N=max(N1,N2)。由 l,L 的定义(上下极限),取其中有限项 xi,xi+1,…,xj ,满足
xj<A−ε<A+ε<xiandN<i<j
不妨设上述取出的有限项中,最后一个 >A+ε 的项为 xk,于是
xk+1<A−ε<A+ε<xkandN<k<k+1≤j
此时 ∣xk+1−xk∣>2ε,矛盾。
□
高代
ε
0811
数分
有关上下极限的定理与结论
概念
设 {xn} 是一个数列,记
αk=n⩾kinfxn,βk=n⩾ksupxn
于是 {αk} 单调递增,{βk} 单调递减。
(1)若 {xn} 有下界。
由单调有界收敛原理,{αk} 收敛或发散于 +∞,记为
n→∞limxnorn→∞liminfxn
称之为 {xn} 的下极限(inferior limit)。
(2)若 {xn} 无下界。
则 αk=−∞(∀ k⩾1),此时记
n→∞limxn=n→∞liminfxn=−∞
(3)若 {xn} 有上界。
由单调有界收敛原理,{βk} 收敛或发散于 −∞,记为
n→∞limxnorn→∞limsupxn
称之为 {xn} 的上极限(superior limit)。
(4)若 {xn} 无上界。
则 βk=+∞(∀ k⩾1),此时记
n→∞limxn=n→∞limsupxn=+∞
定理
设 {xn} 有界,若记,
H=n→∞limxn,h=n→∞limxn,
则 H 和 h 分别是 {xn} 的所有极限点中的最大者和最小者。
证明:仅对 H 进行证明,h 类似。
先证 H 是某子列极限,再证明最大性。
首先,对任意的 k∈Z>0,由 limn→∞βk=H 知,存在 N∈Z>0,当 n>N 时有,
H−k1<βn=sup{xn, xn+1,⋯}<H+k1
一方面,从上式右侧得到,对任意的 n>N 均有 xn<H+k1。
另一方面,上式左侧不等式与上确界定义可知,存在 nk>N,使得 xnk>H−k1。
综合上述两方面,对任意的正整数 k,均在 xnk(可以适当选择使得指标 nk 严格单增)上有,
H−k1<xnk<H+k1
因此 {xnk} 收敛于 H。
下面证明 H 的最大性。
任取 {xn} 的一个收敛子列 {xmk},设其收敛于 a。由 βn 的定义可知 xmk⩽βmk(∀ k⩾1),于是由极限的保序性,得到 a⩽H。
推论
{xn} 收敛于 A 的充要条件是
n→∞limxn=n→∞limxn=A
题目
设 {xn} 是一个正数列,证明:
n→∞limxnxn+1⩽n→∞limnxn⩽n→∞limnxn⩽n→∞limxnxn+1
证明:证明右侧不等式即可,左侧同理。
当 limn→∞xnxn+1=+∞ 时,命题显然成立。
现假设 limn→∞xnxn+1=A∈R⩾0,则对任意的 ε>0,存在 N∈N,当 n⩾N 时,有 xnxn+1<A+ε。
进而对 n>N,有,
xNxn=xNxN+1⋅xN+1xN+2⋯xn−1xn<(A+ε)n−N
也即,
nxn<(A+ε)((A+ε)NxN)n1,∀ n>N.
令 n→∞,有:
n→∞limnxn⩽n→∞lim(A+ε)((A+ε)NxN)n1=A+ε
□
高代
ε
0812
数分
题目
来自陆亚明《数学分析入门-上册》p80-p82 以及课后题 T11
定理(柯西收敛准则)
级数 ∑n=1∞un 收敛的 充要条件 是:对任意的 ε>0,均存在 nε∈Z>0,使得对任意的 m>n>nε 均有
∣Sm−Sn∣=k=n+1∑muk<ε,
其中 Sn 表示该级数的第 n 个部分和。
(Hint:此即数列的柯西收敛准则。)
□
题目一
研究级数 ∑n=1∞ns1(s∈R)的敛散性。
解:分以下两种情况讨论:
(1) s⩽1,
此时,由于对任意的 n∈Z>0 有
k=n+1∑2nks1⩾n⋅2n1=21
故而级数发散。
(2) s>1,
对任意的整数 m>n⩾1,必存在 v∈Z⩾0 使得 2vn<m⩽2v+1n,于是
k=n+1∑mks1⩽j=0∑v 2jn<k⩽2j+1n∑ks1⩽j=0∑v2jn⋅(2jn)s1=ns−11j=0∑v(2s−1)j1⩽ns−11j=0∑∞(2s−1)j1
由右侧的几何级数收敛,于是上式左端可由 ns−11 控制。利用柯西收敛准则,当 s>1 时,级数 ∑n=1∞ns1 收敛。
当 s>1 时,我们把级数 ∑n=1∞ns1 的和记作 ζ(s),并称之为黎曼 ζ 函数 (Riemann zeta function)。
题目二
研究级数 ∑n=2∞n(logn)s1(s∈R)的敛散性。
解:分两种情况:
(1) s⩽1,
由 调和级数的估计 知,当 n→∞ 时
k=2n+1∑22nk(logk)s1⩾2nlog21k=2n+1∑22nk1=2nlog21k=1∑22nk1−k=1∑2nk1=2nlog21((log22n+γ+o(1))−(log2n+γ+o(1)))=21+o(1),
因此级数发散。
注:调和级数的估计。当 n→∞ 时,
1+21+⋯+n1=logn+γ+o(1),
其中,γ=0.5772156649⋯ 称为是 Euler-Mascheroni 常数。
(2) s>1
对任意的正整数 m>n>4,必存在 u,v∈Z⩾0 使得 22u<n⩽22u+1 以及 m⩽22v。于是当 n→∞ 时,
k=n+1∑mk(logk)s1⩽k=22u+1∑22vk(logk)s1=j=u∑v−1k=22j+1∑22j+1k(logk)s1⩽j=u∑v−1(2jlog2)s1k=22j+1∑22j+1k1=j=u∑v−1(2jlog2)s1((log22j+1+γ+o(1))−(log22j+γ+o(1)))=j=u∑v−1(2jlog2)s1(2jlog2+o(1))=j=u∑v−1(2jlog2)s−11+o(1)⩽(2ulog2)s−11j=0∑∞(2s−1)j1+o(1)⩽(logn2)s−1j=0∑∞(2s−1)j1+o(1)
由柯西收敛准则,此时级数收敛。
题目三
设 A 是正整数集的一个无限子集。对任意的正整数 n,以 f(n) 表示集合 A∩[1,n] 中的元素个数。如果存在正常数 c>0,使得 limn→∞nf(n)=c,证明:级数 ∑a∈Aa1 发散,这里 ∑a∈A 表示将 A 中元素从小到大排列后进行求和。
证明:由极限定义知存在 N,使得当 n>N 时有 43c<nf(n)<45c。进而对任意的 n>N 有
f(2n)−f(n)>43c⋅2n−45c⋅n=41cn
从而
a∈An<a≤2n∑a1>2n1⋅41cn=8c
这说明 ∑a∈Aa1 发散。
高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