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再硬也是死的,鸡蛋再弱却是活的。

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5年3月1日 晚上

于2025.02.18看《辩护人》

1980年代的韩国,正处于第五共和国全斗焕军事独裁统治的阴影之下。1979年朴正熙遇刺后,全斗焕通过政变上台,以“国家安全”之名镇压民主运动,社会陷入高压与恐惧的泥潭。1981年的“釜林事件”正是这一时期的缩影——政府以“赤色分子”罪名逮捕数十名大学生,通过刑讯逼供捏造罪名,司法系统沦为权力镇压的工具。在这样的背景下,普通人被迫在沉默中苟活,知识分子与法律工作者或被收编,或选择明哲保身。
影片的前半部分是宋佑硕的打拼史。宋佑硕在年轻时穷困潦倒,靠做建筑工人来讨生活,甚至妻子生产的住院费都是丈母娘垫付的。后来,他靠自学当上了一名律师,并从政策变化中嗅到商机,在不动产代书业务中谋得一席之地。在聚会场合,宋佑硕吃着自己的食物,冷眼的看着别人对于自己的议论,显示出他的冷静。当众人得知身份后,他又很大方的拿出自己的名片,调侃式的缓解着尴尬,然后离开,显示出他的机智和不卑不亢。

p1 p2
尽管被同行戏称为夜店小弟,但宋佑硕并不在意,他以执着和毅力一步一步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他靠着做税务律师巨额收入,买下了自己当年建造的那间公寓,公寓墙顶上甚至还留着他当年的字迹,回收了电影开篇的伏笔,显示着他的智慧、野心和毅力。之后,他找到当初吃霸王餐的小店,向老板娘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将小店作为平常宴请宾客的固定场所,这也表现出他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p3 p4
随着剧情推进,“釜林事件”的出现使得波澜陡起,老板娘家的儿子被卷入其中。电影的后半段为我们展示了宋佑硕为了人权与正义四处奔走以及与在法庭上车东英多次较量的种种细节。 导演杨宇硕的对于画面色彩的选择堪称教科书级别。影片多处以冷峻的蓝灰色调为主。尤其在审讯室与法庭场景中,低饱和度的画面配合高对比度的明暗切割,将独裁统治下的压抑感具象化。例如朴镇宇被拷打的段落:狭窄的审讯室仅有一盏吊灯悬于头顶,光线自上而下投射,将少年的脸分割成斑驳的阴影,其肢体蜷缩于暗处,这种视觉设计不仅强化了空间压迫感,更暗示了权力对真相的扭曲。
p5 p6
而在宋佑硕的家庭场景中,暖黄色调与柔光滤镜的使用,则凸显了世俗生活的温情。例如他带着妻儿重返曾吃霸王餐的汤面店时,镜头透过蒸腾的热气缓缓推移,食物的氤氲与人物的笑容构成一幅市井画卷。这种冷暖色调的交替,巧妙映射了主人公从“小我”到“大义”的蜕变轨迹。
p7 p8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每一个角色都仿佛从现实中走来,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宋康昊饰演的宋佑硕堪称影片的灵魂人物。他将宋佑硕的性格转变演绎得入木三分。他起初是一个为了生计而奔波的普通律师,一心追求经济利益,对社会的不公视而不见。但随着对案件的深入调查,他内心的良知被唤醒,逐渐转变为正义的捍卫者。宋康昊通过细腻的表情、肢体语言和极具感染力的台词,将宋佑硕内心的挣扎、愤怒、坚定等情感展现得入木三分。在法庭上,他慷慨激昂的辩护,让观众不禁为之动容。 除了宋佑硕,影片中的其他角色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车东英这一反派角色,在郭度沅的诠释下也十分出彩。他将车东英的冷酷、傲慢完全地展现了出来,表现出了车东英发自内心地认同全斗焕军事独裁政府、打压进步学生的神态,与宋佑硕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进一步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和主题的深化。
p9 p10
《辩护人》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卓越艺术价值的电影。它通过对社会现实的生动描绘、叙事节奏的精妙把控、人物群像的细腻雕琢以及法律隐喻的深刻洞察,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关于正义与勇气的故事。这部电影不仅是对过去那段黑暗历史的回顾与反思,更是对正义、人权等普世价值的有力捍卫。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正义永远不会缺席,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坚守内心的良知,勇敢地为正义发声,那么正义的光芒必将穿透黑暗,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p11 p12

《辩护人》:黑暗时代的正义曙光
http://dbqdss.github.io/2025/03/01/影评合集/《辩护人》影评/
作者
DBQDSS
发布于
2025年3月1日
许可协议